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政务信息
双江勐库 乡村振兴正当时 粮食提质有“钱”景
日期:2025-07-23 09:39
来源:改自双江融媒
浏览:82次
字体:【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双江县勐库镇稻浪翻涌,满目金黄,稻菽飘香。

在勐库镇忙云坝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列队轰鸣驶过,饱满的谷粒如瀑布般倾泻入仓。看着沉甸甸的稻穗,粮农的脸上绽放着喜悦的笑容。

良种先行,筑牢增产根基。

增产增收,良种是关键。在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勐库镇组织水稻种植合作社成员赴景东、大理、楚雄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引进泸优臻占、滇谷163和声农4号等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优粮种。通过建立良种育苗基地和试验示范田,开展严格的田间对比试验,数据显示,新引进良种相较于传统品种平均增产幅度显著超过8%,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为粮食稳产高产筑牢了坚实的种业根基。

机械革命,改写耕作模式。

在忙云坝的夏收战场上,旋耕机、插秧机、高效植保无人机、收割机、低温循环谷物干燥机等现代化农业装备已成为绝对主力。植保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传统人工打药每亩需耗时约1小时,如今一台植保无人机5小时即可精准完成800亩水田精准作业;收割效能实现重大突破,过去10名劳力辛苦一天仅能收割3亩水稻,如今单台收割机半月作业量就高达800亩,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农机手刘启才是一位极具前瞻性的新型农民。他不仅自己种植了5亩水稻,更致力于探索高效可持续的种植模式。十多年来,他持续更新农机设备,为忙那村及周边护东、双江乃至临沧等地的农户提供从旋耕到收割的“一条龙”服务,年作业收入稳定在7-8万元,有力推动了区域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进程。

昔日的弯腰劳作场景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红白相间的“智慧铁牛”驰骋沃野。它们不仅为农业生产按下了“加速键”,更成为提升产量效益、解放农村劳动力的强大“助推器”。

产业延伸,拓宽价值空间。

立足坝区的资源优势,在市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及县级衔接资金支持下,盘活闲置的忙那村所有村级集体资产272平方米厂房,建起了水稻加工厂,购置低温循环谷物干燥机、大米分筛设备等水稻加工生产流水线设备,从源头上降低了农户将稻谷运往县城加工的运输和加工成本,更显著提升了稻米附加值,进一步保障了村民收益。

这座在7月丰收季高效运转的工厂由忙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管理,通过抓产业强集体,深入推进“党支部引领 村社联建”试点建设,探索“党委+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模式,引领村民走出一条以产业兴旺撬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

加工厂通过良种良法、机械化田间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系列现代化农业措施,实现了粮农节本增效、壮大了集体经济,还解决了本村及周边7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让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据悉,加工厂日加工稻谷40吨,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