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桑蚕养殖正成为双江县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
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沙河乡南布村十年磨一剑,用一片桑叶、一颗蚕茧,织就出“以蚕为媒、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特色振兴之路。
走进南布村,桑园连片成景,嫩绿的桑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桑农们穿梭其间,采摘鲜嫩桑叶,脸上满是笑意。蚕房内,蚕宝宝正“沙沙”地啃食着桑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5年,南布村立足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县、乡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率先试点桑蚕养殖。当时,这项产业对村民而言还是新鲜事,村“两委”扛起重担,挨家挨户算经济账,动员农户种桑养蚕,同时积极争取专项扶持政策,修通产业路、建齐灌溉渠,从零基础起步筑牢产业根基。
2016年,双江支福桑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如同“管家”一般,全程参与桑蚕养殖从养殖到收购的各个环节。如今,南布村的桑园面积已从最初的20余亩扩展到500余亩,8万株新桑苗在田间扎根生长;参与养殖的农户也从最初的几户增加到100多户。不仅如此,村“两委”还联合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水泥等物资支持蚕房扩建,并修缮了3公里产业路和灌溉渠道,为桑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要长远,科技是关键。南布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不断引进优良桑树种苗、规范种植、科学养护等方式优化桑树种植,还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先进经验,采取规范消毒、恒温保障等措施科学养蚕,提升桑蚕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眼下正值今年第五批桑蚕上簇的关键期,养殖户李双元家的蚕房里暖意融融。他和妻子正熟练地给蚕投放新鲜的桑叶。作为村里较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之一,李双元从最初跟着党员试种时的半信半疑,到如今成为小有名气的养蚕能手,他家的生活因桑蚕养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南布村,桑蚕的价值不止于蚕茧。养殖户郭双友正蹲在蚕床边,把僵蚕捡到一旁。这些曾经被随手丢掉的“废料”,如今是中药材市场的“香饽饽”。
更令人惊喜的是冬季修剪的桑枝也有了新用途。致富带头人周认科带领养殖户将冬季修剪的废弃桑枝切片晒干,变废为宝。今年仅桑枝回收就达50余吨,给养殖户额外增收了10万元。
一片桑叶染绿山村,一颗蚕茧织就致富路。经过十年的深耕细作,南布村把桑蚕产业做成了年产值超300多万元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4.2万元。从单一种养到全链开发,这条“绿色绸带”正越织越宽,托起南布村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随着桑蚕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以及蚕农的经验技术不断提升,双江县蚕茧和僵蚕的产量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蚕丝被、蚕丝服饰等深加工产品也开始走向市场。
这条“小蚕桑”产业链正不断拉长变粗生动演绎着“小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