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
根据《临沧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勐勐镇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构建主动发现机制
构建镇、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三级联动”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形成镇、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人员为基础,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主动发现队伍,努力做到“急难”对象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内,实现我镇社会救助无盲区的目标。
(一)构建基层主动发现网络组织。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充分利用“两网融合”,建立由镇、村(社区)干部和社区网格员、党员组成的基层困难救助信息工作组,及时发现、收集困难救助信息上报民政办;镇级成立相应社会救助主动发现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民政部门领导担任,负责牵头联系、组织和快速响应。
充分发挥村(社区)的服务功能,将“主动发现机制”纳入村(社区)职责范围,由村(居)党组织书记负总责,落实一名社会救助协理员(联络员)专人负责,主动了解收集本区域内困难群众遭遇的急难事项线索,经入户核实后,上报到镇民政办。符合各类救助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办理,收集好痕迹档案资料。
(二)畅通困难群众救助渠道。进一步利用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公示栏、微信群等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公开救助联系电话,畅通多样化、高效率的服务渠道,密切干群关系,做到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有办法、有回应、有实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让困难群众“少跑路”、“不跑路”,要以“马上就办”的速度和“办就办好”的力度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三)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统筹管理、便民利民”的要求,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创建“一个门进来、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基层平台服务流程,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基层平台服务模式,采取“一核”、“二查”、“三比”的工作方法,做到救助对象精准-精准-再精准。(一核,即“逢进必核”;二查,即“查家庭收入、查家庭财产”;三比,即“大数据比对、低保动态管理比对、定期复核比对”)。以“三个马上”工作法全面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建立,践行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及时预警风险隐患,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的工作法及时核实困难情形,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的工作方法及时落实救助举措。
二、构建主动发现救助流程
建立救助“急难”群众的“绿色救助通道”,完善社会救助相关制度,简化救助工作流程,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完善困难群众摸底、核实、上报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一)组织摸底排查。组织协调好困难群众的摸底排查工作,采取入户走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辖区域困难群众进行摸排走访,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对特困、低保、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纳入监测范围的三类低收入家庭(监测户),以及困境未成年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下同)等特殊对象,要定期开展走访。其中对特困供养对象和困境未成年人的走访核查,每月不少于1次。特殊气象条件恶劣情况下,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困境未成年人走访每周不少于1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困境未成年人在患重特大疾病时或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全失的情形,其照料义务人或帮扶人每天要进行走访或照料。对遭遇突发性临时基本生活困难的对象要即刻巡查,分类救助。镇、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要对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应保未保、应救未救”问题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做到深入细致,不留死角。
(二)及时核查上报。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联络员)在发现或接到救助线索后,应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发现确实有困难的,立即上报镇组织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后,对符合相应救助条件的“急难”对象,按规定程序办理。
(三)帮助申请办理。对因患病或残疾的特殊对象,本人申请有困难的,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联络员)协助其收集、准备相关的书面申请材料,帮助提交救助申请。对涉及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的“急难”对象,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
(四)提高审批效率。对经主动发现明显符合救助条件且情况紧急的对象,由镇民政办、村(社区)两委派人组成联合调查组入户核查。符合条件的,可先行给予临时救助,待紧急情况缓解后,再按规定补齐相关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现场给予政策解释。如符合低保或特困条件的,应立即转入办理程序,在规定的期限内给出办理结果。
(五)分类建立台账。要根据走访排查情况,建立“急难”对象台账。按照困难人员身体状况、劳动能力、致困原因、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等具体情况,将困难群众分为特殊困难、一般困难、临时困难等类别,分类分项建立台账,并做好回访,随时掌握困难群体各方面的情况变化,综合家庭致困原因采取不同帮扶和救助措施,做到及时有效精准救助。
三、落实主动发现工作职责
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成果,明确主动发现责任主体,强化社会救助动态监督和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增强民生工作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建立健全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再添措施、再补短板、再增力量,确定专人,明确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突出宣传引导。构建主动发现工作机制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传党的民生理论,宣讲党的兜底保障政策,传播党的为民宗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困难群众。
(三)明确工作职责。村(居)民委员会社会救助协理员要定期对本村(居)民委员会内的家庭进行困难情况摸排,要及时主动了解、核实村(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情况;协助做好困难家庭排查、动态台账管理、信息报送、公示监督等工作。强化救助联动机制,镇级及时受理,及时入户调查核实,依据困难程度从速给予救助,需要其他站所关注的要及时对接报告有关情况。同时要建立回访工作机制,确保救助有时效有实效。
(四)严格督查考核。自2023年开始,勐勐镇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和救助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列入年度考核;勐勐镇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要将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列入对村(居)民委员会工作的考核,细化考评机制,对“急难”对象发现报告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因思想麻痹、工作疏忽、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勐勐镇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